2006年4月28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村务公开后夺得全国先进
本报记者 陈晓青 通讯员 顾永宝

  4月26日,记者一走进上虞市谢塘镇戴家村,就看见很多人围在村头的一堵墙边,一边看着“村务公开栏”,一边还交头接耳地议论着。记者看到,“村务公开栏”里,2006年第一季度村里收入多少、支出多少,村干部基本工资多少、补贴多少,村里固定资产增减情况如何……一目了然。
  “罗仲炎的救济金申请下来了,每个季度有65元补助,这倒是给他雪中送炭了。”一个村民看到公开栏里补助对象名单中出现了困难户老罗的名字,欣慰地和旁边的村民说。
  “原来我们村可不是这么透明的。”村支书戴才良告诉记者,改革开放之后,村里的经济发展了,但也发生了一些由于缺乏公开民主而导致决策失误的事,另外,村务、财务方面也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,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村民和村干部之间的误解、猜疑,影响了村班子的威信和村民之间的团结和谐。2003年,戴家村开展“民主法治村”活动后,积极实施“四民主两公开”,注重办事的合法性和操作的程序性。如今的戴家村凡事讲民主,讲法治,戴家村不久前也因此荣获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”的荣誉称号。
  “我是村代表,也是村小组长,这可是实打实群众选出来的。现在我们选举的代表都是在户长会议上产生的。400多户农民,每家的户主参与选举,当场选举,当场唱票,直选产生60位村民代表和12位村民小组长。村干部由群众无候选人投票选举,综合票数最高的才能当选。并且在投票时必须出示选民证及身份证,代选人必须先公示,实行人票对应。”村民戴光辉说起他们的选举程序,一脸的自豪。
  开展“民主法治村”建设以来,戴家村凡涉及村级经济、政策、文化发展的重要事项,尤其是重大的政务和财务事宜,都依法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。该村还每年举行1到2次村民恳谈会,召集村民代表或户长代表,交流村级事务实施情况,提出反馈意见,畅谈发展大计。“去年我村开展新农村建设,按照规划需要砌1500多米的河岸,硬化18000多平方米的水泥路,绿化6000多平方米土地,建一个养老院以及一座三叉桥。预算后,资金不下200万元,而当时村集体只有60多万元钱,除了上级补一部分外,按本村的实际还远远不够。到底要不要搞,如何搞?作为书记的我心里也没底。”戴才良说,“于是我们召开了村民议事会和村民代表恳谈会,让村民自己来出谋划策。最后,出乎我的意料,村民们对这些实事工程热情极高,不仅不要施工造成损失的赔偿,还纷纷表示愿意成为义工。结果工程按照预定计划顺利竣工。”
  面对戴家村的民主新貌,村民葛文采告诉记者:“要想了解村里的大事、小事,只要到村委会门口的公告栏里看看就知道了。任何一项和村民有关的事务,公告栏里都会一一公示,就连谁家可以生2个孩子、谁的党费没有交,公告栏里都贴着。对了,我们村还有个村民法制学校,它能让村民们了解不少法律知识呢。”